近年来,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显著。 主要表现在,德育为先、能力为重、全面 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,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 善,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。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,广大中 小学教师努力在更新教育理念、改革教育方法、推进教学育人等方面进行探索。 从实施层面来看,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。 特别是在课 堂教学方面。 从整体上看,广大中小学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研究水平还不高,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能力还比较薄弱,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还缺乏深 度融合;注重知识传授、忽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现象比较普遍;机械训练、死 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还没有发生本质变化,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尚未全面推开。 这些问题的存在,影响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,影响着国家课程的高质量校本 化实施,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。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生态系统中最基本、最活跃的“细胞”。 鲜活的历史需要学 生来感受和理解。 这些“细胞”的状态决定着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。 从根本上 说,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生存现状,不是为了学习 历史专业知识而是为了提高生存智慧,不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是为了开拓未来”。 中 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立场,不是着眼过去,而是为了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 要———这是传授与接受历史教育的目的。 或许仅从学科特征看,人们也会为传统 的学校历史课程列举几个有关现实的落脚点。 但是,我们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学科 特征的立脚点,其行为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学生。 这种情况下,学生只能是被动地 听课,主动地表现是奢谈。
教和学的阵地是课堂,课堂是我们所有的良好动机变成现实的重要环境。 课 堂就像是一个生态系统,学生就像是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成长起来的个体。 当前,我 们的课堂就像是一个温室或者花盆。 课堂环境的封闭、失衡,以及教师的人为干预 过多,使得教学生态中的“花盆效应”就产生了。 长期在花盆中成长的个体,在离 开花盆后,已经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。 因此,我们强调为了学生而教,我们的 教学环境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,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开放、自由、民主的课堂环境,而这样的氛围才是学生可以真正健 康成长的开阔天地。
本书在撰写过程中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,在此深表谢意。 由于时间仓 促,能力有限,书中难免有所不足,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。